基本信息

七年之病,求三年之艾

发音:qī nián zhī bìng , qiú sān nián zhī ài

简拼:qnzb qsnza

类型:贬义成语

结构:复句式成语

用法: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;指事到临头再想办法

出处:战国·邹·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今之欲王者,犹七年之病,求三年之艾也。”

解释:病久了才去寻找治这种病的干艾叶。比喻凡事要平时准备,事到临头再想办法就来不及。

示例:春秋战国时期孟子就曾说“七年之病,求三年之艾”。

七年之病,求三年之艾

 

战国时期,孟子就夏桀和殷纣的灭亡有如下看法:桀与纣失天下就是因为他们丧失了百姓的拥护,如果有君主推行仁政就能统一天下,现今有人想一统天下就像得了7年的病去求蓄积3年以上的艾草灸治一样,不立志施行仁政,那么一辈子也不能统一。

 

孟子曰:“桀纣之失天下也,失其民也;失其民者,失其心也。得天下有道:得其民,斯得天下矣;得其民有道:得其心,斯得民矣;得其心有道:所欲与之聚之,所恶勿施尔也。民之归仁也,犹水之就下、兽之走圹也。故为渊驱鱼者,獭也;为丛驱爵者,鹯也;为汤武驱民者,桀与纣也。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,则诸侯皆为之驱矣。虽欲无王,不可得已。今之欲王者,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。苟为不畜,终身不得。苟不志于仁,终身忧辱,以陷于死亡。诗云‘其何能淑,载胥及溺’,此之谓也。”

比喻凡事要平时准备,事到临头再想办法就来不及。

病久了才去寻找治这种病的干艾叶。比喻凡事要平时准备,事到临头再想办法就来不及。

与七年之病,求三年之艾相关的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