细不容发故事
魏初有钟胡两家写行书,都是师从刘德升,而钟氏小有差异,然而也各自有精巧之处,如今在世上很风行。作《隶势》说:“模仿乌迹的篆书的变体,就是佐书或叫隶书。除去了那些繁文,推崇这种简易。它的用途既广泛,字体又有气度。光耀如星辰当空,蕴结如浓云密布。大字直径可达一寻,小字之间容不下毫发。根据适宜,没有固定的规矩。有的穹隆阔大,有的排列细密,有的横平竖直,有的蜿蜒曲折,有的长笔斜行折角疾趋,有的圆笔旋转曲折。
长短相配合,不同的字体同样的气势。奋笔轻举,游离而不断绝。捆波浓点,错落其间。好像钟篪陈设,庭院的火烛飞烟。险峻嵯峨,高低相连。好像高大的楼台重叠的殿宇,加在云层山峦之上。从远处看,像天上的飞龙;在近处观察,令人心乱目眩。神奇的形体,无法探究。计研和桑弘羊都数不清楚,宰予和端木赐也说不明白。为什么草书篆书足以计数,而这种书体未能宣传。难道因为字体大而难于观察,将隐秘这奥妙不传世?姑且俯仰仔细观看,举大概来评论。”
汉朝兴建后有了草书,不知道写作者的姓名。到了汉章帝时,齐相杜度号称善于书法。后来又有崔瑗、崔写,也都号称工巧。杜氏收笔恰到好处,而书体微瘦。崔氏擅长笔势,而在收笔上略差。弘农的张伯英,在此基础上更为精巧。凡是家裹的衣帛,必定要写上字再琢磨。在池前练字,池水都黑了。下笔必定规范,号称漫不经心没功夫写草书。一寸大的小纸片也不遗漏,至今世人还把他的书法当宝贝,韦仲将称他为草圣。伯英的弟弟文舒,不如伯英。又有姜孟颖、錾壬跶、旦童塑及韦仲将这些人,都是值堇的弟子,在世上有名,然而远不如文舒。罗叔景、赵元嗣,与伯英同时代,在西州有名望,而自以为是,众人有些困惑。因而伯英自称“上比崔杜不足,下比罗赵有余”。河间张超也有名,然而虽与崔氏同州,不如伯英得到了书法真谛。
魏初有钟胡二家为行书法,俱学之于刘德升,而钟氏小异,然亦各有巧,今大行于世云。作《隶势》曰:“鸟迹之变,乃惟佐隶。蠲彼繁文,崇此简易。厥用既弘,体象有度。焕若星陈,郁若云布。其大径寻,细不容发。随事从宜,靡有常制。或穹隆恢廓,或栉比针列,或砥平绳直,或蜿蜒胶戾,或长邪角趣,或规旋矩折。修短相副,异体同势。奋笔轻举,离而不绝。纤波浓点,错落其间,若锺虡设张,庭燎尽烟,崭岩截嵯,高下属连。似崇台重宇,增云冠山。远而望之,若飞龙在天;近而察之,心乱目眩。奇姿谲诡,不可胜原。研桑所不能计,宰赐所不能言。何草篆之足算,而斯文之未宣。岂体大之难睹,将秘奥之不传?聊俯仰而详观,举大较而论旃。”
容:容受;发:头发。比喻十分细小
容:容受;发:头发。比喻十分细小
细入毫芒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