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
绝口不道

发音:jué kǒu bù dào

简拼:jkbd

类型:中性成语

结构:连动式成语

正音:不,不能读作“bú”。

辨形:道,不能写作“到”。

用法:作谓语、宾语;指闭口不说话。

出处: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丙吉传》:“吉为人深厚,不伐善,自曾孙遭遇,吉绝口不道前恩,故朝廷莫能明其功也。”

解释:指闭口不谈,有些话完全不肯提及。

示例:他做好事从来绝口不道,若不是别人送来感谢信,同志们就无从知晓。

绝口不道


汉武帝晚年时,在宫中和民间盛行巫术,到处乌烟瘴气。汉武帝本人十分迷信,更是终日疑神疑鬼。

有一日,汉武帝在甘泉宫小憩,梦见几千个木偶人手拿木棍向他打来。惊醒后,觉得身体更加不舒服,神志恍惚。于是他怀疑是左右亲近用“巫蛊”诅咒害他。锦衣使者江充因仇恨太子,于是趁机进谗诬告说,太子用巫蛊邪术作祟,咒皇上早死。于是一场“巫蛊之祸”爆发,使数万人死亡,太子被迫自杀。

后来刘询长大当了皇帝(汉宣帝),一些对他有过帮助的人都想从他这里得到一些好处,只有丙吉,对过去曾经救过汉宣帝的事闭口不说,因此朝中很多人一直不知道此事。

吉为人深厚,不伐善。自曾孙遭遇,吉绝口不道前恩,故朝廷莫能明其功也。地节三年,立皇太子,吉为太子太傅,数月,迁御史大夫。及霍氏诛,上躬亲政,省尚书事。是时,掖庭宫婢则令民夫上书,自陈尝有阿保之功。章下掖庭令考问,则辞引使者丙吉知状。掖庭令将则诣御史府以视吉。吉识,谓则曰:“汝尝坐养皇曾孙不谨督笞,汝安得有功?独渭城胡组、淮阳郭徵卿有恩耳。”分别奏组等共养劳苦状。诏吉求组、征卿,已死,有子孙,皆受厚赏。诏免则为庶人,赐钱十万。上亲见问,然后知吉有旧恩,而终不言。上大贤之,制诏丞相:“朕微眇时,御史大夫吉与朕有旧恩,厥德茂焉。《诗》不云乎?‘亡德不报’。其封吉为博阳侯,邑千三百户。”临当封,吉疾病,上将使人加绅而封之,及其生存也。上忧吉疾不起,太子太傅夏侯胜曰:“此未死也。臣闻有阴德者,必飨其乐以及子孙。今吉未获报而疾甚,非其死疾也。”后病果愈。吉上书固辞,自陈不宜以空名受赏。上报曰:“朕之封君,非空名也,而君上书归侯印,是显朕不德也。方今天下少事,君其专精神,省思虑,近医药,以自持。”后五岁,代魏相为丞相。

指闭口不谈,有些话完全不肯提及。

指闭口不谈,有些话完全不肯提及。

与绝口不道相关的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