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退避三舍
发音:tuì bì sān shè
简拼:tbss
类型:中性成语
结构:补充式成语
正音:舍,不能读作“shě”。
辨形:避,不能写作“蔽”。
用法:补充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贬义。
出处:先秦·左丘明《左传·僖公二十三年》:“若以君之灵,得反晋国,晋楚治兵,遇于中原,其辟君三舍。”
解释:舍: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。主动退让九十里。比喻退让和回避,避免冲突。
示例:我们在遇到困难时不要退避三舍,而要设法解决它。
春秋时期,晋国发生了内乱,晋献公听信谗言,杀了太子申生,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。重耳闻讯,逃出了晋国,在外流亡了十几年。这期间,重耳有一段时间住在楚国,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,就以国宾之礼相迎,待他如上宾。
一天,楚王设宴招待重耳,两人饮酒叙话,气氛十分融洽。忽然,楚王问重耳:“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,会怎么报答我呢?”重耳略一思索说:“美女侍从、珍宝丝绸,大王你有的是,珍禽羽毛、象牙兽皮,更是楚地的盛产,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?”楚王说:“公子过谦了。话虽然这么说,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?”重耳笑笑回答道:“要是托你的福,果真能回国当国君的话,我愿与贵国友好。假如有一天,晋楚之间发生战争,我一定命令军队先后退九十里。如果这样还是得不到你的原谅,我再与你交战。”与他们一同饮酒的楚国大将子玉听了重耳的话,知道他将来必成大器,于是建议楚王杀死重耳,以除后患,却被楚王拒绝了。
几年过后,重耳在秦国的帮助下,终于回到晋国当了国君,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,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。
公元前633年,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战场上相遇。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,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,驻扎在城濮。众将士们纷纷表示反对,晋文公则说:“行军打仗理直气壮方能获胜,如今我们主动后退,楚国便输了理。他们再主动进攻,我们的士兵反击时,必定心中有气,士气高涨,何愁打不赢这一仗呢!”楚军见晋军后退,以为对方害怕了,马上追击。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,集中兵力,大破楚军,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。
及楚,楚子飨之,曰:“公子若反晋国,则何以报不谷?”对曰:“子女玉帛,则君有之;羽毛齿革,则君地生焉。其波及晋国 者,君之余也。其何以报君?”曰:“虽然,何以报我?“对曰:“若以君之灵,得反晋国,晋楚治兵,遇于中原,其辟君三舍。 若不获命,其左执鞭弭,右属藁踺,以与君周旋。”子玉请杀之。楚子曰:“晋公子广而俭,文而有礼。其从者肃而宽,忠而能力。 晋侯无亲,外内恶之。吾闻姬姓唐叔之后,其后衰者也,其将晋公子乎!天将兴之,谁能废之?违天,必有大咎。”乃送诸 秦。秦伯纳女五人,怀嬴与焉。奉匾沃盥,既而挥之。怒,曰:“秦晋,匹也,何以卑我?”公子惧,降服而囚。
舍: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。主动退让九十里。比喻退让和回避,避免冲突。
舍: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。主动退让九十里。比喻退让和回避,避免冲突。
委曲求全、
与退避三舍相关的成语
与退避三舍相关的谜语
谜语 : 一再让住房 —— 打一成语
暂无详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