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
不平则鸣

发音:bù píng zé míng

简拼:bpzm

类型:中性成语

结构:偏正式成语

正音:则,不能读作“zhé”。

辨形:鸣,不能写作“明”。

用法:紧缩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分句;指遇到不平的事主持正义

出处:春秋 孔子《论语 公冶长》:“子曰:‘伯夷、叔齐不念旧恶,怨是用希。’”

解释:鸣:发出声音;指有所抒发或表示。事物不平静就会发出响声。指人遇到不公平的事;就会发出不满的呼声和反抗。

示例:谁叫咱们有不念旧恶的泱泱大国之风。”(俞平伯《我生的那一年》)

唐朝时期,文学家韩愈的学生孟东野熟读经史,很有才能,直到50岁才做溧阳县蔚,因而常抱怨自己怀才不遇。韩愈十分同情,并在孟赴任时写《送孟东野序》赠别:“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,草木之无声,风挠之鸣;水之无声,风荡之鸣。”

鸣:发出声音;指有所抒发或表示。事物不平静就会发出响声。指人遇到不公平的事;就会发出不满的呼声和反抗。

与不平则鸣相关的成语

与不平则鸣相关的谜语

谜语 : 春声 —— 打一成语

暂无详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