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
奋不顾身

发音:fèn bù gù shēn

简拼:fbgs

类型:褒义成语

结构:偏正式成语

辨形:奋,不能写作“愤”。

辨析:~和“舍生忘死”都有“不顾个人安危”的意思;都形容舍己为人;勇于献身。不同在于:①~语义重;范围大;偏重于“安危”;表示把个人的安危;包括“生死”置之度外;“舍生忘死”偏重于“生死”。②~多指个人行动;“舍生忘死”不仅如此还多指人的精神品质。

用法:偏正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含褒义

出处:西汉 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:“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。”

解释:奋:振作精神;鼓起干劲。指勇往直前;不顾个人安危。

示例:科学如同大海,要求奋不顾身的拼搏。

奋不顾身

 
       李陵,字少卿,是汉武帝时的著名将领,很受汉武帝信用,任命他为骑都尉,率军抵御匈奴的入侵。李陵撩长骑射,又懂得兵法,当时很 得朝廷信任。不料,李陵在一次和匈奴的战斗中,由于寡不敌众,无奈投降了匈奴。
       听说李陵投降,汉武帝很生气,认为李凌辱没了自己对他的信任。 朝中大臣也都纷纷指责李陵没有骨气。只有太史令司马迁不这样认为,他说:“我和李陵一向没有什么交情,但我见他为人很讲义气,孝顺父母,友爱兵士。他常常想奋不顾身 地解救国家的灾难,所以,我认为李陵这次在领兵不到五千的情况下,与数万名敌兵对阵,最后由于伤亡惨重、弹尽粮绝,归路被切断才被迫 投降,是情有可原的。而且我还认为,他这次投降并非贪生,而是想等待以后有利的时机再来报答国家。”
       司马迁说得在情在理,但汉武帝却认为他是替李陵辩护,是非不分,将他关逬了监狱,施行了 “腐刑”。后来,汉武帝还杀李陵全家。李陵知道后,很是痛心,于是在匈奴娶妻成家,至死不回故土。


夫仆与李陵俱居门下,素非能相善也。趣舍异路,未尝衔杯酒,接殷勤之余欢。然仆观其为人,自守奇士,事亲孝,与士信,临财廉,取予义,分别有让,恭俭下人,常思奋不顾身,以徇国家之急。其素所蓄积也,仆以为有国士之风。夫人臣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,赴公家之难,斯已奇矣。今举事一不当,而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孽其短,仆诚私心痛之。且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,深践戎马之地,足历王庭,垂饵虎口,横挑强胡,仰亿万之师,与单于连战十有余日,所杀过当。虏救死扶伤不给,旃裘之君长咸震怖,乃悉征其左、右贤王,举引弓之民,一国共攻而围之。转斗千里,矢尽道穷,救兵不至,士卒死伤如积。然陵一呼劳军,士无不起,躬自流涕,沬自饮泣,更张空弮,冒白刃,北首争死敌者。

奋:振作精神;鼓起干劲。指勇往直前;不顾个人安危。

奋:振作精神;鼓起干劲。指勇往直前;不顾个人安危。

与奋不顾身相关的成语

与奋不顾身相关的谜语

谜语 : 茅坑里打架 —— 打一成语

暂无详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