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
渔人得利

发音:yú rén dé lì

简拼:yrdl

类型:贬义成语

结构:主谓式成语

正音:得,不能读作“dě”。

辨形:渔,不能写作“鱼”。

用法:作谓语、宾语;含贬义。

出处:西汉·刘向《战国策·燕策二》:“两者不肯相舍,渔者得而并禽之。”

解释:渔翁:比喻第三者。比喻双方争执不下,两败俱伤,让第三者占了便宜。

示例:在资本主义社会里,渔人得利的事情是时有发生的。

渔人得利

有人上书给燕王说:“大王如果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,那就不要嫌卑躬屈膝去投靠强国;投靠强国可以使国家长治久安,这是万世的良策。如果投靠强国却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,那就不如弱国彼此联合。弱国联合如果不能团结一致,那可怎么办呢?这是我之所以为山东六国担忧啊。

赵国准备讨伐燕国,苏代为燕国去劝说赵惠王说:“我这次来,经过易水,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,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,河蚌马上闭拢,夹住了鹬的嘴。鹬说:‘今天不下雨,明天不下雨,你就变成肉干了。’河蚌对鹬说:‘今天不放你,明天不放你,你就成了死鹬。’它们俩谁也不肯放开谁,一个渔夫走过来,把它们俩一块捉走了。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,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,老百姓就会疲弊不堪,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翁了。所以希望大王认真考虑出兵之事。”赵惠文王说:“好吧。”

于是停止出兵攻打燕国。

赵且伐燕,苏代为燕谓惠王曰:“今者臣来,过易水,蚌方出曝,而鹬啄其肉,蚌合而其喙。鹬曰:‘今日不雨,明日不雨,即有死蚌。’蚌亦谓鹬曰:‘今日不出,明日不出,即有死鹬。’两者不肯相舍,渔者得而并禽之。今赵且伐燕,燕、赵久相支,以弊大众,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。故愿王之熟计之也。”惠王曰:“善。”乃止。齐、魏争燕。齐谓燕王曰:“吾得赵矣。”魏亦谓燕王曰:“吾得赵矣。”燕无以决之,而未有适予也。苏子谓燕相曰:“臣闻辞卑而币重者,失天下者也;辞倨而币薄者,得天下者也。今魏之辞倨而币薄。”燕因合于魏,得赵,齐遂北矣。

渔翁:比喻第三者。比喻双方争执不下,两败俱伤,让第三者占了便宜。

渔翁:比喻第三者。比喻双方争执不下,两败俱伤,让第三者占了便宜。

与渔人得利相关的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