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周游列国
发音:zhōu yuó liè guó
简拼:zylg
类型:中性成语
结构:动宾式成语
用法:作谓语、宾语;指旅行。
出处:明 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七十八回:“(孔子)有圣德,好学不倦。周游列国,弟子满天下,国君无不敬慕其名,而为权贵当事所忌,竟无能用之者。
解释:周游:全都走到,游遍。列:各个(诸侯国)。原指孔丘带着他的学生周游当时的许多国家,希望得到重用,以便推行儒家的政治主张。后指走遍各地。
示例:他周游列国,漫游世界,好像钱不是问题。
春秋时期,孔子带领他的学生们到各诸侯国游学,因孔子的观念在当时乱世是难以践行的,因而在各国都受到冷遇。一次孔子与弟子走散,孔子呆在东门旁发呆,子贡问郑国人孔子在何处。郑国人说东门边有个老头子像一只丧家之狗在发呆。鲁哀公2年(孔子59岁),孔子离开卫国经曹、宋、郑至陈国,在陈国住了三年,吴攻陈,兵荒马乱,孔子便带弟子离开,楚国人听说孔子到了陈、蔡交界处,派人去迎接孔子。陈国、蔡国的大夫们知道孔子对他们的所作所为有意见,怕孔子到了楚国被重用,对他们不利,于是派服劳役的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道,前不靠村,后不靠店,所带粮食吃完,绝粮7日,最后还是子贡找到楚国人,楚派兵迎孔子,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。孔子64岁时又回到卫国,68岁时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,被迎回鲁国,但仍是被敬而不用。
孔子生有异相,牛唇虎掌,鸳肩龟脊,海口辅喉,顶门状如反宇。父纥曰:“此儿秉尼山之灵。”因名曰丘,字仲尼。仲尼生未几而纥卒,育于徵在。既长,身长九尺六寸,人呼为“长人”。有圣德,好学不倦。周游列国,弟子满天下,国君无不敬慕其名,而为权贵当事所忌,竟无能用之者。是时适在鲁国,无忌言于季斯曰:“欲定内外之变,非用孔子不可。”季斯召孔子,与语竟日,如在江海中,莫窥其际。季斯起更衣,忽有费邑人至,报曰:“穿井者得土缶,内有羊一只,不知何物?”斯欲试孔子之学,嘱使勿言。既入座,谓孔子曰:“或穿井于土中得狗,此何物也?”孔子曰:“以某言之,此必羊也,非狗也。”斯惊问其故。孔子曰:“某闻山之怪日夔魍魉,水之怪日龙罔象,土之怪曰羵羊。今得之穿井,是在土中,其为羊必矣。”斯曰:“何以谓之羵羊?”孔子曰:“非雌非雄,徒有其形。”斯乃召费人问之,果不成雌雄者。于是大惊曰:“仲尼之学,果不可及!”乃用为中都宰。
原指孔丘带着他的学生周游当时的许多国家,希望得到重用,以便推行儒家的政治主张。后指走遍各地。
周游:全都走到,游遍。列:各个(诸侯国)。原指孔丘带着他的学生周游当时的许多国家,希望得到重用,以便推行儒家的政治主张。后指走遍各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