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出生入死
发音:chū shēng rù sǐ
简拼:csrs
类型:中性成语
结构:联合式成语
辨形:生,不能写作“声”。
辨析:~和“赴汤蹈火”;都表示“不避艰险;奋不顾身的精神”。但~偏重在冒随时死去的危险;一般用来表示不顾个人生命危险的经历。在程度上重于“赴汤蹈火”;“赴汤蹈火”偏重在不畏艰险;一般用表示决心和心愿。
用法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含褒义,用于赞扬人英勇无畏
出处:先秦 李耳《老子》第50章:“出生入死,生之徒(途)十有三,死之徒十有三。”
解释:原指人从出生到死亡。后形容冒生命危险;不顾个人安危。也作“出死入生”。
示例:许多革命老前辈都曾出生入死地为人民的解放事业日夜征战。
春秋时期,哲学家老子认为人出现世上就是生,进入坟墓就是死。人有七情六欲这13项,可以养生,也可以致死,将出生入死归并为这13项。他反对统治者放纵自己的七情六欲,那样就会走向死亡,所以他主张要保护身体,避免危险,控制七情六欲。
先秦 李耳《老子》第50章译文
人始出于世而生,最终入于地而死。属于长寿的人有十分之三;属于短命而亡的人有十分之三;人本来可以活得长久些,却自己走向死亡之路,也占十分之三。为什么会这样呢?因为奉养太过度了。据说,善于养护自己生命的人,在陆地上行走,不会遇到凶恶的犀牛和猛虎,在战争中也受不到武器的伤害。犀牛于其身无处投角,老虎对其身无处伸爪,武器对其身无处刺击锋刃。为什么会这样呢?因为他没有进入死亡的领域。
出生入死。生之徒,十有三;死之徒,十有三;人之生,动之於死地,亦十有三。夫何故?以其生之厚。盖闻善摄生者,路行不遇兕虎,入军不被甲兵;兕无所投其角,虎无所用其爪,兵无所容其刃。夫何故?以其无死地。
后形容冒着生命危险,不顾个人安危。
原指人从出生到死亡。后形容冒生命危险;不顾个人安危。也作“出死入生”。
贪生怕死、
与出生入死相关的成语
与出生入死相关的谜语
谜语 : 虎穴;溺婴;地狱之门 —— 打一成语
暂无详解